再來學習注音,今日是ㄍ和ㄎ。
ㄍ是取自「澮」的古字「巜」,標示的是聲母g。不論是「澮」或「巜」,明顯都不是常用字,好奇當初為何會用這個非常用字的字形來使用,沒有更常用的字可以用來標示聲母g嗎?
不要緊,來學一學字。巜,田間的水道,《說文解字》:「巜,水流澮澮也。方百里爲巜,廣二尋,深二仞。」是一個象形字。國語有guai4和kuai4兩個讀音。澮,則是指細小的水流,是一個形聲字。國語讀音為kuai4,廣東話有kui2和kui3兩個讀音。
澮的聲符「會」,雖然一般情況下,廣東話讀音是wui5和wui6,但是一個即將消失的讀音,「會計」的「會」,是可以讀成繪畫的「繪」kui2,正正與「繪」字使用「會」作聲符的原理相符。了解過後,雖然可以見到「會」作為聲符時通常保留清軟顎塞音聲母的讀法,但是也通常是標送氣的聲母k,而非不送氣的聲母g,因而就更不知為何注音系統要用ㄍ來標示不送氣的聲母g。
ㄎ,標示的是送氣的聲母k。符號取自「考」的聲符,《說文解字》:「丂,气欲舒出。ㄅ上礙於一也。丂,古文以爲亏字,又以爲巧字。凡丂之屬皆从丂。苦浩切」意思是指氣受阻礙而無法舒出。
上文提到「考」、「亏」、「巧」,還有反切中標示聲母的「苦」。考,國語讀kao3,廣東話讀haau2;亏,雖然簡體字用了這個字形作為「虧」的簡體字,但是在《說文解字》中則云:「亏,於也。象气之舒亏。从丂从一。一者,其气平之也。凡亏之屬皆从亏。羽俱切今變隸作于」,讀音同于,似乎是因字形而與亏拉上關係,與聲母k則風馬牛不相及;《說文解字》:「虧,气損也。从亏雐聲。」根據《說文解字》,虧的讀音來自雐,而非亏;巧,國語讀qiao3,廣東話亦讀haau2;苦,國語讀ku3,廣東話讀fu2。
以ㄎ標示聲母k,似乎要用國語讀音來記,廣東話完全反映不來。
這對聲母演變真的千變萬化,相當複雜,竟然兩個符號也寫了這麽多字。
ns216.73.216.13da2英國:
二零二五年十一月八日廿三時
乙巳年九月十九日子時
乙巳年丁亥月辛巳日戊子時
1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L70DGlmxop
香港:
二零二五年十一月九日七時
乙巳年九月二十日辰時
乙巳年丁亥月壬午日甲辰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