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arch stories, writers or societies
Continue ReadingClear All
What Others Are ReadingRefresh
×
Write down what you like about the story
Install this webapp for easier offline reading: tap and then Add to home screen.
評語:由《黃帝內經.四氣調神大論》入詩,亦有講解格律詩之基本資料,甚善!
香港東南方為海洋,春天東風起而濕氣極重,「瘴煙漫溢」、「露重雨繁」就令我聯想到香港這種天氣。
亦因潮濕天氣而能潤物,使萬物欣欣向榮;「振振」指美盛的樣子,天地振振與萬物欣欣意思相近,用以對仗。
頸聯起帶入《黃帝內經》的養生之道,「夜眠早起」、「發陳」、「生志」皆典出《黃帝內經》。在春天這濕氣重的時節,當應「廣步」、「緩形」以修身,全詩緊扣春,很好!
高興有朋友喜歡鑽研格律詩,我也補充一點,同時給予少少建議:第二句的平仄是「仄仄仄平仄仄平」,除了韻腳,就只有一個平聲字,稱為「犯孤平」,可以的話,改成「仄仄平平仄仄平」,就能符合這句的平仄要求。
「霖」,廣東話讀第四聲,陽平聲。的確可解決犯孤平的問題。
如果有興趣的話,我們可以繼續討論有關平仄的問題,反正創作挑戰的主題有說律詩可反覆修改。當然,沒有興趣再鑽研下去的話,照直講就可以了,別怕。
按你這首詩來定平仄的話,結構會是:
平平仄仄平平仄
仄仄平平仄仄平
仄仄平平平仄仄
平平仄仄仄平平
平平仄仄平平仄
仄仄平平仄仄平
仄仄平平平仄仄
平平仄仄仄平平
當然,按「一三五不論,二四六分明」的原則,而且你每句末字的平仄都沒有問題,所以我們可以只看二四六字。
頭三句平仄沒有問題。
第四句的「地」、「出」則是平聲位用了仄聲字。查字典,「出」字可能會標第1聲,但是因為韻尾為-t,所以是入聲字,屬仄聲。不過單單把「出」轉成平聲,「頻」亦是平聲字,就會造成句尾三個平聲字連讀,就是犯了下三平,所以同時「頻」字要改用仄聲字。
第六句,「誦」亦是平聲位用了仄聲字。
第七句,「生」則是仄聲位用了平聲字。
第八句,「養」是平聲位用了仄聲字。
所以,不符合平仄的位置其實不多,可以嘗試修一修。
第六句「誦」改為「溫」(本來其實想用溫字但是又覺得有點太白話了)
最後兩句的修改確實絞盡腦汁了,「生志」出自《內經》,「養春」則是呼應標題與主旨。最後決定折中一下,「生志」改為「養志」,「是養春」改為「道之春」,取「春之道」的倒裝,意為春天的養生之道,也能解為「謂之春」的意思。
暫時想到這些,在截止之前能想到更好的表達就再做修改,很久沒有這樣「玩字」了,再次感謝指教!我會繼續研究。
改得不錯,「屢推新」保留原意又符合平仄。同句,還有「天地」的「地」字也應用回平聲字,可以再想想。
覺得「溫」字太白話的話,我想可以用「吟」字,也有「誦」的意思,而且是平聲字。
用「養生」也是可以的,但如果想保留「生志」,可以改成「生〇志」,〇的位置用仄聲字;或可以將「生志」放在本句最先,把「應季」放最後,而成「生志發陳〇應季」,因為「應(廣東話讀第三聲陰去聲)季」是兩仄聲,所以〇就要用平聲字,避免犯下三仄。
慢慢研究,隨時可以找我!